四川动物

浅谈抗战时期四川地区抓壮丁现象

 

1.抗战的艰苦形势

七七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战争初期,中日先后在上海、太原、徐州、武汉爆发了四次会战。其中,淞沪会战是整个抗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为了让国际形势朝自己有利发展,中日双方共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中国军队先后共投入70余万人,死伤25余万人,国军精锐几乎伤亡殆尽。截止到1938年10月25日武汉三镇失守,中日双方都再没有力量进行大规模会战。由于兵力损失巨大,国民政府军队急需补充兵员,而日本方面由于资源的短缺和巨大的伤亡,也暂时无力发动进攻,由此,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1]

2.四川地区抓壮丁政策的制定背景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作为中国内地省份中有着巨大人口潜力的大省,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交通位置,同时,国民政府早在抗战前就已经把势力延伸到四川了,而抗战的爆发和迁都重庆的决定,更是让国民政府完全掌控四川。加之,四川由于常年军阀混战,各派系军阀势力犬牙交错,实力大小不一,没有形成类似山西和广西那样具有统一性质的割据势力,这也为国民政府掌控四川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迁都重庆后,国民政府对四川地区的军阀进行整编,并颁布《四川省统一兵员征募办法》,实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方式,并以三个月为一期,开办兵役人员训练班,培训结束的军官被派往各县进行征兵,同时也开展训练,把征兵和训练结合在一起,直接由中央进行指挥,避免了军阀势力的干涉。在1940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又先后颁布了《非常时期征集国民兵及抽签办法》和《战时征补兵员实施办法》,对征兵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四川省在1942年的四月到六月依据此规定进行了大规模的家庭背景调查,结合四川省在1938年发布的《四川省非常时期征集兵员第一次抽签实施办法办法》和1939年发布的《四川省非常时期征集兵员第二次抽签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在每年10月以乡为单位进行抽签,县长进行主持,各保保长进行抽户,各户决定出丁人数,在征集到足够数量的壮丁后,由四川省军管区负责把壮丁运送到前方交由指定部队进行接收。

3.四川地区壮丁征集情况

壮丁征集实际上是一种举国战争体制下的兵员募集办法,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举措。自国民政府迁都以后,四川作为全国最大的兵源地,征兵数量高达数百万人,据当时军政部长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一书所载:历年四川征丁人数为:1937年为人,1938年为人,1939年为人,1940年为人,1941年为人,1942年为人,1943年为人,1944年为人,1945年为人,共计人,占全国同期征丁人的1/5还多。[2]

为什么在四川地区的兵员征集效果如此显著?这要从三个方面来解释:首先是制度的完善,四川地区由于常年军阀混战,早在抗战爆发前就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兵员征集制度,在抗战前夕由国民政府颁布的《兵役法》更是成了抗战期间兵员征集的法律依据;第二是四川地区由于处于大后方,社会较为稳定,国民政府入川以后,对于四川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加深,在宣传动员上下足了功夫,不仅成立了省市县乡各级宣传机构,还通过报纸、书画、广播、标语等方式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兵役宣传;第三在兵员家属方面,国民政府出台各项优待军属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上保障了军属的各项利益,解决了兵役人员的后顾之忧。

虽然是在抗战的特殊形势下的征兵,但在国民政府的征兵过程中依然产生了黑暗的角落。不少富家子弟以自己仍在读书为由,贿赂兵役部门逃脱兵役。在募集兵员时,相关部门贪污舞弊盛行,买卖顶替随处可见,被征的富家子弟如不愿应征,只需向兵役部门或乡保长出一大笔钱,就可由他们代买壮丁来顶替。其实这些人把钱占为己有,另抓劳动人民来交差。

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被抓壮丁逃跑,押送军官用绳索把壮丁像牲畜一样捆着,晚上睡觉时更要脱光衣裤,以防止壮丁逃跑。一路上动辄打骂,食物及其恶劣,一旦生病就会被遗弃在路上等死,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在1943年的宜宾,还发生过民间组织大刀会以“抗丁(抗拉壮丁)、抗粮(抗交公粮)”为号召的起义活动。砍伤一名团长,甚至还攻打到了驻军军部。

4.社会各界对四川地区壮丁征集情况的评价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还都前告四川父老同胞词》中说“我们四川同胞的输财、输粮、征工、征兵的数量和成绩,都在各省之上,这在将来民族复兴史上,必将永垂不朽。”[3]1945年10月8日,《新华日报》发表的《感谢四川人民》社论中说到“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的。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零二万五千多人……仅从这些简略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上一篇:谈四川荷叶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