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

四川省上消化道癌高发区岁居民年上消化道癌筛

 

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癌症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造成严重的国民经济负担,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上消化道癌包括食管、贲门和胃癌,其中食管癌和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胃癌和食管癌在我国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2、3位,死亡率排第2、4位[2]。在中国,四川省是上消化道癌的高发地区之一。四川省肿瘤防治状况报告显示,2015年胃癌和食管癌发病率分别为20.01/105和19.59/105,在全省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4位和第5位,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分别为14.96/105和15.09/105,在全省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4位和第3位。近年来,四川省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上消化道癌的防控仍然刻不容缓。同时,中晚期上消化道癌的治疗效果往往较差,5年生存率也仅约20%[3]。

因此,对四川省上消化道癌高发地区居民进行其发病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将有助于降低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依托国家2017~2018年度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数据,以上消化道癌高发区(四川省)40~69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对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上消化道癌发病的膳食和行为相关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现场与对象

本研究是基于农村地区自然人群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筛查现场为上消化道癌高发地区四川盐亭县、巴中市、阆中市、仪陇县、南部县、遂宁市、广元市、南江县、苍溪县、射洪县、西充县和宣汉县12个市县。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40~69岁,知情同意并愿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妊娠期妇女、有碘过敏史者、有呼吸系统疾病等不宜接受消化内镜检查者。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基本信息及健康因素问卷调查,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技术进行筛查,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问卷调查、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方法均依据《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14年版)》实施。

1.2.1 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健康因素,个人基本信息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平均年收入以及居住状况等,健康因素问卷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因素、疾病史以及心理因素等。

1.2.2 内镜检查 筛查对象先进行一般体格检查,确认适合内镜检查后,采用利多卡因胶浆行表面麻醉,经口缓慢插入内镜,从距门齿 16 cm 开始,慢慢地推进内镜,仔细观察每1 cm的黏膜状态,并拍照记录,及时冲洗黏液泡,对上消化道黏膜进行染色并观察染色情况,可使用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超声内镜技术进一步鉴别病变,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

1.2.3 病理诊断 在可疑病灶取活检后,立刻对组织进行展平,随后置于10%~13%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在6~48 h内固定;将组织切片垂直定向包埋,连续切6~8个组织面;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封片。病理诊断结果是本次筛查的金标准。影响因素分析中阳性组和阴性组以病理结果进行分组。阳性组:即筛查阳性病例,包括食管重度异型增生或原位癌、食管癌、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贲门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胃癌;阴性组:包括正常鳞状上皮、正常腺上皮、食管中度异型增生及以下病变、贲门低级别上皮内肿瘤及以下病变、胃低级别上皮内肿瘤及以下病变。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基于SPSS 21.0软件进行,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模型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质量控制

为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可靠,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质量控制:1) 严格按照《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14年版)》进行内镜筛查和病理诊断;2)内镜筛查和病理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已具备实施筛查的技术能力;3)有专人对筛查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录入及质量控制;4)选用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注意控制混杂和偏倚。

2 结 果

2.1 筛查对象上消化道阳性病例及早期病变检出情况

2017~2018年度在四川省12个市县共进行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23 201例,发现食管、贲门、胃癌分别为196、23、38例(其中有1例同时为贲门癌和胃癌,有1例同时为食管癌和贲癌),共发现阳性病例数255例,检出率为1.10%;早期食管、贲门、胃癌分别为167、12、26例,共有早期病例数205例,早诊率为80.39%。

上一篇:四川省推进千亿茶产业强省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