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

川大考古60年|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正式揭牌

 

四川大学考古学科由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族学家徐中舒、冯汉骥于1960年创建,是全国首批开设考古学专业的三所大学之一。60年来,川大考古长期以坚实的田野考古为基础,在中国西南考古、汉唐考古、宗教考古、美术考古等领域形成自身的研究风格与学术特色。川大考古近年着力发展冶金考古等科技考古及博物馆学等新兴领域,探索新型考古学与传统考古学交叉融合之路,目前拥有考古技术、数字考古、石器分析等十个实验室,规模和影响居于中国高校考古学科前列,为中国考古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0月31日,中国考古学前沿论坛暨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大学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各位专家学者,汇集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学术讨论,从1959级到2017级的300余位川大考古校友也返校祝贺。

会议合影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四川大学考古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挂牌成立“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人才引进、学科资源配置、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与倾斜和大力支持;同时,四川大学也将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加强学科交叉,建设好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山地考古研究中心等平台。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介绍,新成立的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将包括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同时,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将与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积极合作,为中国考古文博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揭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主任付巧妹研究员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雷兴山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演讲。付巧妹的报告题目为《古DNA获悉东亚人群遗传演化》,主要介绍如何运用古DNA的分析方法,探源华夏民族族群,洞察东亚史前人群格局。雷兴山则从自身经验出发,分享撰写考古报告的心得。他认为编写好田野考古报告,是考古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只发掘不写报告,可谓是一种‘犯罪’。”他强调田野报告要注重体例,并积极迎接“田野考古大数据库”的新时代。

31日下午,学者们分为“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新时期一线考古人才的培养”“新时期一线文博人才的培养”三个会场,就考古学二级学科设置、培养一线考古力量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