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

四川:到2025年,全民自然教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四川在线记者 王代强

11月6日,作为首届数字国际熊猫节重要内容,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通过数字国际熊猫节官方网站线上发布、推介《关于推进全民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0年末,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自然教育推进机制更加稳定。到2025年,全省自然教育公众参与水平显著提升,机制科学、体系健全、参与广泛、运行高效、国内领先的全民自然教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幼儿园、中小学自然教育参与度达90%,自然教育市民认知度达到80%,以基地为主体的各类自然教育场域达到500处、各类自然教育主体500家,培育认证一批自然教育服务机构、自然教育导师、自然教育课程和优质品牌,将四川建成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和国际知名自然教育目的地。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提出未来五年五大任务。

一是推进全民自然教育行动。建立长效协同机制,倡导和推进全民、全龄自然教育行动。实施自然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城市、进乡村”的“六进”行动。鼓励各校(园)实施“将自然带进课堂,将孩子带入自然,将自然教育价值取向带给家长和社会”的多维度教学,统筹推进综合实践课程与自然教育融合发展。

二是建设自然教育开放空间。鼓励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建设各类自然教育场域和设施。推进自然教育公益行动。科学引导自然保护地、科普场馆、博物馆、动物园等国有自然保护和宣教单位,有序推进自然教育公益服务建设,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自然教育活动,或提供一定场所供自然教育机构开展自然教育公益活动使用。

三是强化自然教育示范建设。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先行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自然教育标准示范体系建设,加强自然教育示范单位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四川地域特色的自然教育精品课程和线路。开展“绿色小卫士”“熊猫少年”和“熊猫课堂”等自然教育活动和课程品牌建设。

四是培育多元自然教育主体。鼓励基金会、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和各类志愿者参与和开展自然教育工作。建设融核心产业要素于一体的自然教育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鼓励农民合作社开展自然教育。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自然教育服务领军机构和领军企业,促进自然教育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五是拓展自然教育交流合作。推动国际国内合作,加强与北上广地区、港澳台地区和滇甘鄂渝地区以及同德国、日本和英国等自然教育成熟的国家在自然教育理念、技术、模式与经验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及各类公益组织间在自然教育学术理论研究、自然教育技术和课程研发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

《意见》明确,在发展全民自然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发展,文化引领、协调发展,公益优先、全民共享,全域推进、共建共治。要继续实施“最受欢迎自然教育导师”评选,孵化培育自然教育创新人才。《意见》明确启动“自然教育周”宣传计划,把每年3月第二周作为四川省“自然教育周”,持续举办中国(四川)自然教育大会、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研讨会和自然笔记大赛等各类推广普及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自然教育的良好生态。

《意见》由省林业和草原局、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