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

四川一名打工娃,曾借了全村70元闯事业,15年后

 

引言

人们总说:“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但却总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恶意评判那些关于帮不帮的例子,而大众也很容易被他们所误导,进而不断削弱心里的那份同情心。人们应该要相信的是,在这个社会上,知恩图报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我们不能被片面的言论带偏,丢失掉人性的那份纯真。

01

关于感恩,郑大清算是深有体会,曾经家徒四壁的他在全村人的帮助下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拥有了无尽的荣耀与成就,而在一切的成功背后,可以说都离不开村民们对他的帮助,对此他也切身实地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

1959年,郑大清出生在四川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对于生活,他们已没有了什么奢望,吃饱穿暖便是他们的唯一心愿,深知家庭的贫穷,年少时的郑大清从来没有向父母提过什么要求,只是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分担家务事。

因为没有受到优质的教育,郑大清完成了义务教育后便只身前往外地打工,只为补贴家用,减轻家里的负担。对于郑大清来说,只有在大城市中谋求一份职业才能稳定下来,但因为他既没有特殊的背景,也没有很高的学历,于是,只得做一些社会底层的简单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始终没有什么起步。

02

当时,正赶在自己迷茫时期的郑大清听闻国家正在征兵,他深知不能继续在社会上这样漫无目的地混迹下去,此时此刻,对他而言锻炼自身的意志才是更有意义的事,凭借着健壮的体魄以及满腔的热血,他顺利入伍,成为了一名新兵。

不得不说,部队的生活不仅艰苦还十分枯燥,每天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以及考核让一众新兵都苦不堪言,但这些对于郑大清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从小出生在农村,所以身体素质还算是可以,并且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也在部队里充分显现。

十年的部队生活不仅让郑大清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磨砺了其意志,凭借着优秀的表现,他被分配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在之后的工作中他屡屡受挫,无奈之下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和大多数年轻气盛的年轻人一样,郑大清的脑子里也有着创业的想法,百般思量后他最终还是决定付诸行动,但眼前却有个很现实的问题,那便是资金的缺乏。

众所周知,创业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但郑大清的父母并没有积蓄,创业这个想法也就瞬间变为泡影。就在他焦虑万分之际,村长从郑大清父母口中得知了他创业的想法,感到很是欣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有志向是好事,于是,村长号召全村百姓为他筹集资金。

03

70块钱,在如今也就是一顿饭钱,但在当时那个时代,这却是一个村半年的收成,郑大清得知此事后心里也感动万分,当他拿到这70块钱时,内心竟然是无比的疼痛,这同时也在告诫自己一定要有所成就,让村民过上很更好的生活。

第二天,他独自踏上了前往乌鲁木齐的火车,初来这座城市时,他凭着一身力气做一些粗活,久而久之便做起了“包工头”。作为一名包工头,手下一定要有信得过的工人,于是,郑大清回乡叫来了几名想要打工的青年,开始收揽一些小项目。

尽管创业的过程十分艰难,但郑大清却从不轻言放弃,渐渐地,他踏实的为人以及高效率的工作得到了很多老板的赏识,此后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在拥有了一定的财富后,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离乡15年,当时的70年至今已变成了20亿,短短3年时间,他的资产一路攀升,并且也在房地产行业有了一定的名声。

功成名就后的郑大清,带着感恩与感激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给每一位帮助过自己村民发放了高达1200万的巨额红包,并且他帮村里修桥、修路,还建了几座学校,让村里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结语

为了让家乡走出贫穷,郑大清投入了很多资金,他深知村民们对自己的恩情是用多少金钱都无法衡量的,而正是这份沉甸甸的爱意,也让村民们感到十分欣慰,不得不说,郑大清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庞大的事业以及金钱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他具备良好的品质与人格,这也是造就他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