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

四川黑龙滩,百万人用实干与汗水,换来的川西

 

在距离成都市区不到两小时的车程,有这样的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被誉为“川西第一海”、“成都后花园”,这里就是黑龙滩。

黑龙滩风景区是依托黑龙滩水库而形成的旅游景区,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所以很多成都人喜欢在周末逃离城市的喧嚣,和自己的家人或者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前往黑龙滩享受片刻的宁静。风景如此秀丽的黑龙滩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度假胜地的修建历史。

黑龙滩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的眉山市仁寿县,在两百多平方公里的湖面中,几十座大大小小的群岛星罗棋布,黑龙滩风景区能发展成现在这样,都是得益于仁寿祖先的丰功伟绩!他们不畏艰难与险阻,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修建了四川最大的人工水库。看到这些老照片,脑海中情不自禁会浮现出七十年代的仁寿人挥洒汗水,在家乡的土地上用坚实的臂膀与惊人的毅力打造出了这个无与伦比的工程,他们的不懈坚持与努力,造福了生活在仁寿的无数子孙后代。

由于仁寿县是严重的干旱县,在这里居住的人常年都没有办法享受到足够的水资源,正是因为严重缺水,仁寿人民在1952年到1970年之间陆陆续续计划修建了一些水库、山平塘、山海塘等,但是工程的规模都不大,蓄水也少,所以用水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县革委在充分思考之后,提出要修建黑龙滩水库,领导在当时提出:全省要统一规划,实行常年施工,要做到生产和修水库两件事同时进行。于是,全县调集了以基层干部和民兵为主要群体的2.7万个身强力壮的青年,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这群人被称为“水利战士”。在工地工作时,生活环境十分差劲,由于没有住房,“水利战士”只能露天宿营,自己动手修工棚。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这个浩大的工程足足持续了八年之久。

年轻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体验这种动员大会,但我们应该明白,是这样的一群人造福了子孙后代。

这是工人带着工具准备充满斗志地工作

在烈日当空的夏季依然阻挡不了工人们的劳动热情

没有智能化、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大家就凭自己简陋的工具奋战,足以让人深深体会到什么叫:人多力量大。

1971年冬天,47公里的渠道初步建成,东南干渠开始进行首期大突击,足足有十万人一起去工地,放着鞭炮,地动山摇。47公里的渠道初步建成,1972年春天,黑龙滩水库第一次放水,仁寿县的人民纷纷从家里跑出来,看渠道放水,欣喜地呼喊着:“水来了!”、“毛主席万岁!”建成后的黑龙滩大坝高53米(海拔433—486,防浪墙高程487.2米),长271米,最大蓄水3.6亿立方米,水库年集雨量8000万立方米左右,其余从都江堰通过东风渠引水。水库控灌仁寿、井研、简阳三县120多万亩土地,也是眉山市区和仁寿县城区的居民饮用水源和工业用水水源,由此,仁寿县的自然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变,仁寿子女的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看了这篇文章,你一定可以理解为什么说黑龙滩是160万仁寿人民的母亲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