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

时光隧道真的存在?四川金沙遗址出土“宇航服

 

是穿越,还是人类文明消失后的再次复兴?对距今几千年乃至上古时期所出现的“逆天”现象,无法解释之下,一些人尝试用这两个猜测去回答。


1956年,法国研究者亨利·洛特在阿尔及利亚沙漠中发现数以百计的壁画和雕刻,形象多为人与动物,共计数千个。其中,两个身穿“潜水服”、头戴圆形的上有抛物形天线头罩的人物特别引人注目,被认为是“宇航员”。

同一时期,阿尔卑斯山也有类似的发现。经过细入研究,研究者始终都无法得出答案,只能用“穿越”或“文明再创”的理论去解释。同样的现象在我国也发生了,考古学家在金沙遗址中发掘出“宇航服”。有人惊叹,难道时光隧道真的存在?

01金沙遗址的发现

2001年2月8日,民工在四川省成都苏坡乡金沙村开挖工地时,意外发现古代文物。收到消息的专家马上对现场进行抢修和进一步开挖,此后发掘出各类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30件金器、400余件铜器和玉器、170件石器、40余件象牙器以及大量的陶瓷,其中象牙的重量接近一吨。

经碳素检测发现,文物大多属于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少部分属于春秋时期。以此来看,当时四川地区处在古蜀国的统治之下,文物应当是古蜀国人民群众留下来的。


尽管如此,古蜀国与中原文化早已有联系。从其中发现的金面具制造工艺来看,同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面具风格基本一致,若非文化相似,很难做到这一点。

此外,发现的玉器工艺精美,与良渚文化的艺术风格完全一致。所以,金沙遗址不属于独立的文化区,同中原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宇航服”的青铜器工艺雕塑。它的外形臃肿,很难被认为人的长相是那样,有人又说像“潜水服”,不过更像是“宇航服”。

02“宇航服”的历史渊源

现代宇航服的最早出现是上世纪30年代,当时还没有成型,只是雏形而已,比潜水服好不到哪里去。


50年代以后,随着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初期宇航服同航天飞行器一起得到更新,出现几代的变更,最后成为符合航天事业需求的现代宇航服。

美国在1958年10月7日开启第1个载人航天计划后,真正意义上的宇航服诞生。此后又经历5代的更新,在防护能力、功能和便捷程度等方面都得到改进。

如今,宇航服“臃肿”的样子已经成为固定形象,加上独特的防护头盔,辨识程度进一步提高。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金沙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宇航服”与现代的宇航服非常相似。除腰部比较细外,身体很臃肿,头部有很大的两个圆形孔洞,同宇航服玻璃面罩非常相近。整体看上去,和现代的宇航服没有多大差别。


专家对此也感到非常好奇,一时不知如何取名与解释。随着开发的深入,国内几乎每一年都有青铜器出土,不过能够与金沙遗址“宇航服”青铜器相似的,几乎都没有。

商周时期的人像青铜工艺品中,除面具之外,很少见到面部掏空,特别是两只眼睛被掏空的人物形象。一些人认为,中国部分地区的古人将也不视为心灵之窗,艺术制作就算是“缺胳膊少腿”,也不能没有眼睛,如“画龙点睛”的必要性等。

如果金沙遗址中大量出土类似的青铜雕铸,可以认为那就是古蜀国的文化认知。不过,众多的人物雕塑中,就只有“宇航服”青铜器最特殊,与其他细致入微的人像雕塑有很大区别。

正因如此,有人猜测当时就已经有些紧的人类文化。但是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和文化认知并不高,所以这一论点很快就被推掉。于是乎,有人提出时光穿梭论,很多人对此无可辩驳。

03古代“宇航”的发现不是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