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发现全球首例白瞳症眼弓
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川观新闻记者2月25日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动医学院动物寄生虫病研究中心谢跃副教授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丁小燕教授团队合作撰写的病例报道《Ocular toxocariasis presenting as leukocoria(表现为白瞳症的眼弓蛔虫病)》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柳叶刀-感染病学)》(影响因子25.071)上发表。谢跃为本论文第一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中山大学丁小燕教授为通讯作者。
文章研究报道了一名8岁男童因右眼出现白瞳超过2个月而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病例。视力检查该男童右眼视力下降至只能勉强看清手指;眼部显微和超声检测显示男童全眼白内障并伴有视网膜脱落。经过流行病学史调查发现,男孩有长期玩犬的习惯,且其家中宠物犬从未进行过驱虫治疗。根据眼部临床表征,结合川农动物寄生虫病研究中心和中山眼科中心在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方面的病例共识,两校学者初步怀疑男童可能感染犬蛔虫病。
眼弓蛔虫病致白瞳症
随后,两个团队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很快证实了该猜测。男孩血清中含大量的犬弓首蛔虫特异性IgG阳性抗体,其水平(74.82单位)远超正常临界值(正常临界值0-9);同时,男孩眼防水中也检查到较高水平的犬弓首蛔虫特异性IgG抗体(58.53单位,正常临界值0-32)。为了进一步确诊,研究者对男孩家中宠物狗进行了寄生虫检测和驱虫处理,粪检和寄生虫形态学结果确证了该犬存在严重的犬弓首蛔虫感染,从而确诊男童患白瞳症眼弓蛔虫病(见下图)。经手术和抗炎治疗30天后,男童出院,但是在随访的6个月中,其右眼视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眼部超声和犬只的粪检和虫体形态学观察
犬弓首蛔虫是世界公认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这一物种具有复杂的生活史,涉及诸如人在内的多种动物为期转续宿主。在人体,犬弓首蛔虫幼虫可侵入到各种组织中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眼幼虫移行症、弓蛔虫病相关神经疾病(包括嗜酸性脑膜炎)和/或隐匿性弓蛔虫病。此外,一些临床和实验研究还表明,犬弓首蛔虫感染与一些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慢性瘙痒症和荨麻疹之间有关联。
人的眼弓蛔虫病主要发生在学龄儿童,特别是有异食癖或食土癖的群体,他们往往因玩犬而误食含2期幼虫的感染性犬弓首蛔虫卵造成感染(见下图)。而本病例报道涉及的眼弓蛔虫病病例是全球被忽视的一种眼部疾病,由犬弓首蛔虫幼虫在人体眼睛内移行所致,属世界首例白瞳症眼弓蛔虫病病例,这也改变了人们对眼弓蛔虫病临床特征的固有认识,在该病的鉴别诊断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感染性犬弓首蛔虫卵及少量孵出的2期幼虫
此项发现被《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柳叶刀-感染病学)》 的“Clinical Picture(临床图片)”栏目收录,作为该期刊传统特色,Clinical Picture栏目论文发表形式为图文并茂,即典型照片加简明扼要的临床病例报告,由于其篇幅短(300字以内),报告内容新颖、临床罕见等特点,其他医护人员或研究者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便能完全了解不同“新”病特征,深受临床医生和社会大众的喜爱。栏目每月仅发表1-2篇文章,全年共发表20篇左右,是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点击量最高者之一,单篇文章的周点击量即可上万次。
该研究和发现标志着川农大在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研究方面迈入新的台阶。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基金和四川农业大学学科双支计划支持。
谢跃副教授2005-2017年在川农大动物医学院完成了本硕博学习,期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留学美国农业部贝尔茨维尔人类营养研究中心。2017年作为引进人才回校工作,主要从事动物寄生虫病抗药性与疫苗研制,以及相关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近三年,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以第一/共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90;获国家(国际)发明专利4项,国家(国际)实用新型专利5项。
下一篇:没有了